每一种科学思想都有其生命周期。理论诞生,实验设计;结果经受检验,然后被证伪或被确立为经典。科学家们在讨论一个想法时,会在自己的工作中引用提出该想法的论文。然后,随着讨论的深入,对该论文的引用会逐渐减少。引用的上升和下降可以衡量一篇论文底层思想的生命周期。《大众科学》杂志可视化了跨学科的这种模式。总体而言,今天的引用高峰比50年前来得更快。华盛顿大学信息科学家Jevin West表示,这种趋势可能是因为有更多的科学家在解决问题,或者因为技术让他们联系更紧密,从而加速了交流。
- 生命科学的引用趋势往往更平缓 [阴影部分],可能是因为该领域的想法更容易被其他专家理解——与数学等领域相比——因此更容易被接受。
- 在撰写多篇顶尖论文 [连接点的弧线] 的作者中,有五位诺贝尔奖得主。1998年诺贝尔奖得主、理论化学家John Pople在跨学科化学领域出现了两次,在物理化学领域出现了三次。
- 大量作者 [点] 往往出现在近期的论文中,例如环境科学领域。如今雄心勃勃的实验可能需要数百名科学家,在某些领域,大型合作项目会导致非常长的作者名单。
- 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 [黑色音符] 比其他论文 [阴影部分] 的生命周期更长。有些是方法论论文,概述了其他科学家使用的实验技术。另一些则阐述了重要的理论,被引用了几十年。
数据由汤森路透Web of Science提供;咨询:Jevin West,华盛顿大学;分析与数据可视化:Accurat。
本文最初发表于《大众科学》2014年5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