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喷气式飞机产生的温室气体污染主要有两种形式:燃烧航空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以及凝结尾迹,或称“contrails”,它们通常在飞机遇到大气温度和气压条件,允许空气中的水蒸气或冰晶,或者喷气发动机排气中的蒸汽凝结时形成。
天空中多几片云似乎无关紧要。但云会使温度升高,因为它们会将远离太空的热量反射回地球表面。航空凝结尾迹——本质上是人造云——对人类驱动的气候变化造成的贡献,超过了有史以来所有燃油航空造成的二氧化碳污染的总和,根据《自然气候变化》2011 年发表的一项研究。
因此,英国雷丁大学的气象学家 Emma Irvine 博士及其同事决定研究重新规划航线以避免有利于形成凝结尾迹的条件——称为“冰过饱和区域”或 ISSRs——以及更长航程产生的热量捕获二氧化碳污染增加之间的气候权衡。
Irvine 表示,他们设计的方程式(或科学术语中的“框架”)表明,“可以增加飞机的额外航程以避免形成凝结尾迹,但仍然可以减少飞机的整体气候影响。”
原因之一是 Irvine 和团队决定将高度变化排除在重新规划航线的方程式之外——她表示,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不同型号的喷气式飞机在不同高度飞行时燃油效率最高。
另一个原因是,喷气发动机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不仅取决于距离,还取决于燃油消耗量,而燃油消耗量因飞机类型而异。根据 Irvine 的方程式,最小型的喷气式飞机,其燃油消耗量最慢,重量最轻,可以(根据是考虑 20 年、50 年还是 100 年的时间跨度)飞行 4 到 10 倍的距离来避开冰过饱和区域,并且其全球变暖影响仍然小于其走形成凝结尾迹的航线。
耗油率高得多的最大型喷气式飞机,在延长距离和排放更多二氧化碳与遭遇冰过饱和区域形成凝结尾迹之间,灵活性要小得多。即使考虑 100 年的时间跨度,非常大的喷气式飞机在二氧化碳的危害超过避免凝结尾迹形成的优势之前,也只能比原航线多飞行三倍的距离。
研究人员确实指出了使用这种策略来减少航空全球变暖影响的几个未知因素,包括我们是否能够开发出“对可能形成凝结尾迹的 ISSRs 进行高精度预测”,或者准确评估潜在凝结尾迹的气候变化影响。此外,还将存在“空中交通管制以及其他运营和经济方面的考虑”。
“尽管存在不确定性,”他们总结道,
Irvine 的研究发表在《环境研究快报》的最新一期。
点击此处 了解更多《大众科学》关于航空和无人机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