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极熊体型可长到 8 英尺长,重达 1,700 磅,是地球上最大的食肉陆地哺乳动物。研究人员一直试图了解这些神秘的顶级捕食者,但大多数野生北极熊 生活在北极圈以上难以到达的栖息地。 幸运的是,科学家不必远赴北极才能找到北极熊,因为很可能你当地的动物园就能看到它们。
虽然这些圈养的北极熊可能主要用于娱乐和教育,这令动物权利组织非常沮丧,但一群科学家希望研究它们,以拯救它们在野外的同类免受 不断上升的气温 等威胁。自 2018 年以来,北极熊研究委员会 (PBRC) 与 美国动物园和水族馆协会 (AZA) 物种生存计划 (SSP) 合作,研究圈养北极熊,以帮助保护野生北极熊。1 月 26 日,PBRC 发布了其 2022 年北极熊研究总计划,概述了当前的研究和委员会未来的目标。
PBRC 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席、辛辛那提动物园和植物园保护副总裁特里·罗斯 (Terri Roth) 表示,动物园可以为研究人员提供更便捷的途径来研究北极熊,从而收集比在偏远的北极地区进行研究多得多的数据。野生北极熊大多栖息在阿拉斯加、俄罗斯、加拿大、格陵兰岛和挪威,那里的气候对人类来说非常恶劣。它们独居的生活方式、力量、凶猛以及对人类的不适,都可能使北极熊研究人员的研究变得困难或危险。虽然研究野生北极熊种群可以提供宝贵的见解,但考察费用昂贵且观察频率较低。但动物园提供了一种方便且数据丰富替代方案。科学家可以轻松获取北极熊的完整病史,并 24/7 全天候监测它们多年。
[相关:气候变化正迫使绝望的北极熊、袋鼠和其他野生动物进入人类领地]
罗斯说:“这是一个收集详细数据和生物样本的绝佳机会,而这些数据和样本只有在与野生北极熊的偶然接触中才能获得。” 显然,圈养的北极熊与野生的有很大不同,研究人员必须考虑到这一点。然而,罗斯说,这两个种群之间的差异也可以成为一种优势。
她说:“(圈养北极熊)也可以作为某种对照种群,这取决于你想要研究什么。” 例如,罗斯和她的同事们曾考虑研究野生北极熊接触某些有毒物质和污染物的程度,同时使用一些动物园的北极熊作为对照种群,以了解在不接触的情况下正常的基线是什么样的。
然而,罗斯说,动物园在决定要进行哪些研究时通常需要指导。
罗斯说:“很多时候,动物园很难决定应该参与哪些研究项目。我们收到的请求应接不暇,我们的工作人员的时间有限。”
罗斯说,最近的报告充当了第三方指南,帮助动物园优先处理委员会认为该领域最需要的研究。PBRC 审查科学家们的提案,并认可那些解决关键研究领域,如野外北极熊监测和管理技术、生理和行为生态学以及繁殖的研究项目。罗斯说,动物园更有可能参与 PBRC 认可的研究。

其中一项研究是 “草籽附毛”项目,这是 PBRC 的支持组织 国际北极熊组织 (PBI) 与 3M 之间开发用于追踪野生北极熊新技术的一项举措。目前,绕在北极熊脖子上的卫星项圈是最常用的追踪技术。这些设备允许研究人员收集有关野生北极熊运动和活动的数据,例如它们游泳的时间。然而,项圈只能佩戴在成年雌性北极熊身上,不包括雄性和幼崽的数据。
PBI 高级保护总监杰夫·约克 (Geoff York) 说:“成年雄性北极熊的脖子比头大,基本上是圆锥形的,项圈很容易脱落。” 研究人员也不能给幼崽戴项圈,因为它们会长得太快,项圈会太小。他还说,北极地区的原住民认为这些项圈是不尊重的。耳标是追踪野生北极熊的另一种方法,但需要给它们的耳朵打洞。约克解释说,这些标签很难在不伤害北极熊的情况下取下。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PBI 和 3M 开发了几种“草籽附毛”卫星追踪器,可以像植物草籽一样附着在北极熊的毛皮上。这样,追踪器就不会伤害北极熊,而且适用于任何体型的北极熊。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已经在加拿大哈德逊湾地区的野生北极熊身上部署了 17 个标签,并对来自九个不同动物园的北极熊进行了测试。到目前为止,最成功的追踪器是三刷标签,这是一种三角形的追踪器,边缘像笔记本的螺旋页。
约克说:“螺旋内部基本上是一根管道清洁器。” “用我们的‘草籽’,我们可以缠绕毛发。我们可以将其压在熊的背部,使其牢固舒适。” 约克说,圈养北极熊是测试追踪器能留多久的绝佳案例,因为它们对干扰更敏感。
他说:“(动物园里的北极熊)干扰更少,因此它们更有可能知道自己背上有东西,并决定是否要尝试将其取下。” 约克说,三刷标签在圈养北极熊身上停留了大约 14 天,在野生北极熊身上平均停留了 52 天。尽管 PBI 希望这些追踪器能使用大约六个月,但约克表示,从 52 天的数据中仍然可以提取很多信息,而且他们还在进行原型设计和调整设计。
罗斯说:“动物园里的野生动物研究有很多非常好的科学正在进行,人们在想到当地动物园时通常不会想到这一点。” “这是一个了解这些物种的绝佳机会,是我们通过研究野生种群无法获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