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玫瑰面纱仙女龙的色调比一袋彩虹糖还要鲜艳,你可能会认为它很容易脱颖而出。但在印度洋的碧波万顷中,鱼很容易不引人注意,即使它看起来像是紫外线的。
几十年来,玫瑰面纱仙女龙一直被误认为是其近亲——玫瑰鳞仙女龙。这两种珊瑚鱼体型都长达三英寸,有着同样的令人震惊的渐变色图案,并且像昏头昏脑的小精灵一样在水中漂浮。但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别。玫瑰面纱仙女龙的尾鳍更圆,身体部分有红紫色的交叉网纹。两种鱼的成年体颜色也有所不同,尽管在水下的昏暗光线下很难区分。
[相关:一种未知的加拉帕戈斯龟物种可能潜伏在博物馆的骨骼中]
正是这些细节帮助马尔代夫的生物学家们识别出了一种新的海洋生物——一种他们已经非常熟悉的新物种。玫瑰面纱仙女龙是一种备受欢迎的观赏鱼,特别生活在微光珊瑚礁中,这种珊瑚礁生长在海面下 100 到 300 英尺处。这些珊瑚礁适应低光照条件,并且通常比浅水区的珊瑚保存得更好,而浅水区的珊瑚暴露在气候变化等人类干扰之下。

加州科学院鱼类学馆长 Luiz Roza 在一份新闻稿中说:“尽管该物种非常丰富,目前没有高风险的过度捕捞,但当一种鱼在还没有科学名称之前就被商业化时,仍然令人不安。” 他与马尔代夫、澳大利亚和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的研究人员合作,在《ZooKeys》杂志上发表了玫瑰面纱仙女龙的物种描述。
该论文将玫瑰面纱仙女龙的标本与同一属的几种其他物种进行了比较,包括玫瑰鳞仙女龙,它曾经与玫瑰鳞仙女龙被归为同一类。第一个物种分布在马尔代夫和斯里兰卡之间的水域;第二个物种生活在更南边,围绕着查戈斯群岛。根据研究,两者都经常出现在“散布着松散珊瑚覆盖物的碎石底部”。
作者还引用了从微光区遥控潜水器拍摄的照片、视频和测量数据。最终,他们发现了足够的视觉差异,足以将玫瑰面纱仙女龙作为一个独立的物种来提出。他们给它起了拉丁学名 Cirrhilabrus finifenmaa,以马尔代夫的国花命名。(在当地的迪维希语中,这个名字的意思是“玫瑰”。)
这项研究是名为“珊瑚礁希望”的长期探险活动的一部分,该活动汇集了潜水员和生物学家,分析马尔代夫微光区的生物多样性。在此过程中,他们正在制定保护深海珊瑚及其所有迷人生物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