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猩猩嚎叫。它们吱吱叫。它们吠叫。有时,它们会连续发出尖叫、咕哝、吠叫,然后再尖叫。
根据今天发表在《通讯生物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这一系列表达可能具有其自身的含义,几乎就像一个黑猩猩短语。
在 2019 年至 2020 年期间,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的博士生 Tatiana Bortolato 从黎明到黄昏,跟随并记录了科特迪瓦泰国家公园 46 只成年黑猩猩的声音。在捕获了 900 小时的灵长类动物声音后,她和来自法国和瑞士的同事坐下来分析这些叫声的结构。
生物学家以前就知道,黑猩猩将它们的叫声建立在少数不同的声音之上,几乎就像字母一样:咕哝、吼叫、吠叫、尖叫和咆哮。它们可以发出单一的声音,或者“急促地”发出一个连串的声音,每个音节之间吸气。这种急促发声用于在丛林中进行交流,因此对于试图理解黑猩猩交流的人来说尤其具有吸引力。
为了弄清楚这些灵长类动物是否在它们的急促发声中组合了有意的短语,语言学家团队需要确定某些序列出现的频率是否高于纯粹的偶然性。
事实证明,黑猩猩特别喜欢一些组合:吼叫-急促-咕哝、吼叫-急促-吼叫,以及急促-吼叫-急促-尖叫。有时,它们会将两个独立的“单元”组合成更长的短语——三分之二的黑猩猩被听到发出五段式的叫声。通过组合这些“字母”,黑猩猩的词汇量大约有 400 个叫声。
这项研究可能还遗漏了更细微的叫声构建块,因为黑猩猩使用的叫声在人类听起来非常相似,但似乎在各种情况下都被使用。例如,回应捕食者的吼叫可能比亲属会面时的吼叫在音调上有所不同。
Bortolato 和她的同事们也没有弄清楚他们记录的短语的含义。然而,序列的顺序可能很重要:某些黑猩猩的声音倾向于出现在短语的开头,而其他声音则总是放在末尾。
但是,即使没有“类人猿罗塞塔石碑”,这些叫声的混合搭配性质是更复杂的发声系统的基础,而这种系统类似于语言。如果一只黑猩猩只能发出六种声音,那么即使对同类来说,它也不会成为一个很好的交谈者。(成人英语使用者通常拥有数万个单词的词汇量。)这项研究表明,黑猩猩拥有传达有意义信息的发声能力。
到目前为止,黑猩猩的语音模块化程度在动物王国中是最高的。其他一些灵长类动物——比如马达加斯加的Indri狐猴——会将音节组合成二重奏或三重奏。而非洲岩狸,一种像老鼠一样小的象的近亲,可以在其叫声中改变声音的顺序。但是,目前只有黑猩猩和人类能够同时向他们的播放列表添加内容并进行混音。
理解黑猩猩是否拥有我们所理解的“语言”的下一步是弄清楚它们是否将短语组织成所谓的“层级结构”——就像人类将单词组合成从句,从句组合成句子一样。正如《通讯生物学》的作者指出的那样,破译另一个物种的单个叫声是一个耗时巨大的过程。如果动物用从句说话,我们只是还没能捕捉到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