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栖息在建筑物侧面、以昆虫为食而闻名的大管吻蝠,与人类似乎截然不同。然而,事实证明,我们与这些长达三英寸的飞行哺乳动物有着意想不到的共同之处。
根据今天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大管吻蝠幼崽会像人类婴儿一样发出咿呀声。这些黑毛的幼崽不仅会像我们一样发出咕哝声,而且可能出于同样的原因:学习说话。
事实上,这些小家伙会将大约 70% 的幼年时期用于发出无意义的喋喋不休,以练习音节的形成,这是柏林莱布尼茨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研究所的博士后研究员、该研究的主要作者 Ahana Aurora Fernandez 表示。到了三个月大的时候,这些中美洲的原住民平均学会了 12 到 20 个独特的音节——这相当于成年蝙蝠用来形成吱吱声和尖叫声的 25 个音节中的一半或大部分。
看护咿呀学语的蝙蝠
为了确定幼崽的叫声是否与人类幼儿相似,Fernandez 花了四个月的时间,每天从日出到日落观察新生蝙蝠。她在巴拿马和哥斯达黎加的两个栖息地观察了 20 只幼小蝙蝠的成长。
Fernandez 和她的团队收集了这些吱吱叫的蝙蝠的音频录音,并进行了观察。然后,研究人员分析了幼蝙蝠的歌声,看它们是否符合人类咿呀学语的八个普遍特征,包括早期出现、重复、节奏性、普遍性以及出现在非社交场合。
[相关:母吸血蝙蝠会反刍血食喂养挨饿的“女朋友”。]
Fernandez 说:“在深入研究了人类婴儿语言习得的文献后,我们列出了这八个特征。我们阅读了大量的论文和书籍,并与该领域的许多领先研究人员进行了交流,以真正了解当人类婴儿发出‘吧吧’或‘哒哒’声时发生了什么。”
事实证明,幼蝙蝠的咕哝声符合 Fernandez 对人类幼儿牙牙学语的所有特征。幼崽的咿呀学语是重复的,其发出的音节中有 77% 紧随其后的是相同类型的音节。根据 Fernandez 的说法,蝙蝠幼崽的短语也具有节奏感,就像人类婴儿可爱的“爸爸”和“妈妈”一样。
与人类婴儿一样,这些成长中的蝙蝠的喋喋不休并不需要社交环境。无论它们是独自挂着,依偎在妈妈身边,还是在哺乳,它们都会发出声音。事实上,它们每天有 30% 的时间都在测试它们的声带。平均每次喋喋不休持续约 7 分钟,最长的一次持续了 43 分钟。相比之下,成年蝙蝠每次只发出几秒钟到几分钟的声音。
虽然没有一只幼崽能够学会成年蝙蝠使用的全部 25 个音节,但 20 只幼崽都学会了成年雄性蝙蝠在领域和求偶歌曲中使用的 10 个音节。这表明蝙蝠的咿呀学语并非毫无意义——它们实际上是在学习一种语言。
但与人类婴儿的哭声或咕咕声不同的是,幼蝙蝠的叫声很少能引起照料者的回应。当人类幼儿说“妈妈”时,他们的母亲很可能会做出反应。然而,在研究过程中,似乎无论幼蝙蝠发出多少声音,都无法引起成年蝙蝠类似的反应。
为什么我们应该关注蝙蝠的“聊天”
很少有哺乳动物被发现会在童年时期发出咿呀学语的声音。事实上,Fernandez 说,只有人类和鸣禽被观察到在早期发育阶段会热身它们的声带。因此,这一蝙蝠咿呀学语的发现意味着科学家们现在可以比较两种截然不同的物种如何学习交流。
[相关:吸血蝙蝠在生病时会进行社交隔离。]
Fernandez 说:“我一直对声音交流很感兴趣,因为我们人类非常善于交流,对吧?我的意思是,人类语言定义了人性。我们每天都使用语言来分享想法。所以,我真的很想了解其他动物的交流系统,因为我认为通过了解它们如何交流和感知世界,我们可以了解自己。”
Fernandez 希望未来的研究能够进行神经学工作,在幼蝙蝠咿呀学语时观察它们的大脑,并寻找与人类儿童大脑发育的相似之处。与此同时,她希望我们都能多一点欣赏蝙蝠。
Fernandez 说:“能够与野生动物一起工作的经历真是太棒了。当我坐在丛林中间时,我感到很荣幸,因为[这些蝙蝠]允许我一个人类观察它们的自然行为。它们对我很包容。这真是太神奇了。”